突然达成默契,中亚五国的极速“去俄化”,为何都这么着急?
哈萨克语的政府通告贴到俄语区小学门口那天,一位阿拉木图出租车司机把电台从俄语频道切到哈萨克语频道,嘟囔了一句“听着别扭,可心里踏实”。这句话像一根细针,扎破了三十年来“官方俄语”的气球——气球瘪得比想象中快:八成的政府公文已经不用再被翻译成俄语,剩下那两成,翻
哈萨克语的政府通告贴到俄语区小学门口那天,一位阿拉木图出租车司机把电台从俄语频道切到哈萨克语频道,嘟囔了一句“听着别扭,可心里踏实”。这句话像一根细针,扎破了三十年来“官方俄语”的气球——气球瘪得比想象中快:八成的政府公文已经不用再被翻译成俄语,剩下那两成,翻
“去趟哈萨克斯坦就能脱单?”2025年3月,阿斯塔纳干脆把“美女资源”写进旅游KPI:今年目标拉100万中国单身游客,签证费全免,落地扫码就能办电子居留。官方数据51%女性、49%男性,差的那53万人,哈文旅部长直白说“欢迎中国男孩来补缺口”。
在我的认知里,这片广袤的土地是苏联的“遗产”,是俄罗斯的“后院”,是一片被西伯利亚的冷风和伊斯兰文化交织的神秘区域。去之前,我理所当然的认为,哈萨克斯坦对中国人的态度,应该和俄罗斯差不多——一种官方热络、民间疏离的复杂混合体。
别笑,真有人祖上是孔子,但族谱一翻——人家是哈萨克族,骑马放羊,说的不是“学而时习之”,是“阿肯弹唱论语”。